如果说2021年下半年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话题,那么互联网平台“开放外链”一定能够入选。

2021年99日,工信部有关部门组织了一场行政指导会,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、小米、陌陌、网易等企业都参会其中。会上,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,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,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。还提到,9月17日则被视为“大限”之日。



9月13日上午,针对整治互联网平台屏蔽外链的问题,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、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环节表示“平台间开放网址链接,将分步骤分阶段解决,互联网安全是底线”,要求企业能够按照整改要求,务实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。一时间,互联网平台“解除链接屏蔽”等新闻引起广泛关注。



在9月17号解除“屏蔽网址链接”最后期限的当天,微信官方推送了《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》调整的声明:

1.新版本微信,可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;

2.微信将继续开发用户自主选择功能;

3.微信将设立外链投诉入口,包括外链信用分级制度;


对于这样的举动,网友纷纷表示“苦屏蔽外链久矣”、“终于不用发口令了”。

为什么这样的新闻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?恐怕一切皆因流量”而起。

回顾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,“封禁外链”这样的做法似乎变成了一种维护企业自身竞争地位的手段。从开始阿里与腾讯之间的“屏蔽之间”演变到前两年,腾讯与字节之间的“屏蔽争论”,可以说互联网巨头通过“链接屏蔽”在某种程度上“垄断”流量入口。一些互联网巨头在巩固自身商业版图的同时,却也互相争夺更多的“用户数”和“使用时长”,做“内容的”切入到“交易”,做“交易的”也纷纷在丰富“内容”,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了“流量闭环”。于是,消费者的使用操作越来越繁琐,中小商家的获客成本也在不断提高


当下,随着互联网监管的落地,互联网平台之间解除屏蔽链接,流量也将重新得到分配。互联网生态环境从闭塞走向开放,平台之间的互通难题被逐步瓦解,对于消费者和中小商家都意味着很多。

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,解除屏蔽链接可以使得各个APP在用户体验方面上得到相应的进步,例如不需要打开多个APP才能转发信息;


从中小商家的角度来看,解除屏蔽链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获客成本的降低,商品购买环节得到简化,从而提升流量的转化效率。解除屏蔽链接表示移动互联网的社交与电商发展进入了下半场,以往依托流量生态而建立起体系平台迎来了新的流量红利。

比如一些独立的SaaS企业服务商,对于他们而言。“开放外链,互联互通”,这意味着互联网生态更加开放,能够帮助平台商家进行流量沉淀,实现流量和商品导入,从而提高商家的曝光率和转化率!


从互联网巨头的角度来看,解除屏蔽链接对自身生态模式将会产生一些影响,或者也将改变各个互联网平台的护城河。于阿里来说,解除屏蔽链接,一些电商的链接通过微信拉新,接入微信好友关系链,这将极大地激活阿里系产品的社交增长量,弥补自身“社交不足”的缺陷,但同时阿里系下的支付宝可能失去对于淘宝和天猫的独占支付权。于腾讯来说,解除屏蔽链接,意味着流量的可以输出给抖音,让其可以获取巨额流量,继续保持短在视频领域的头部地位,这直接冲击腾讯的视频号、微视等产品的发展,但同时也能预见到,微信支付将得到再增长机会。解除屏蔽链接,实现互联互通,让互联网回归“本心”,既有助于平台间的资源互补,也有利于消费者和市场的发展,于中国互联网来说这将会是一场巨大变革。


解除屏蔽链接,也会带来很多新问题。

微信官方在《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》中也提到外链开放的原则,防止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;防止出现过度获取用户隐私、危害网络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的行为;防止出现过度营销、诱导分享等有损用户利益的行为等等。

从客观的角度来看,屏蔽外链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“数据安全”。开放外链,意味着良莠不齐的外链信息都能够被点击,在用户难以分辨的情况下,围绕营销信息泛滥、跳转信息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、钓鱼网站增加、用户受骗风险上升等深受人们担忧。因此随着互联网平台开放的深入,相关部门提前制定互联互通相关的规章制度,使各平台形成良性发展显得很有必要!


在互联网进入流量二次分配时代下,解除屏蔽链接、实现互联互通,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发展的的大趋势,而新规的实际效果和利弊影响也需要我们理性地观察和思考。






0.053447s